文摘本论文报道了在典型配体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半胱氨酸(cys)的存在下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对镉(Cd)的富集机制和转化途径.毒性试验表明,两种配体均可有效降低Cd对三角褐指藻的毒性.ICP-MS分析结果表明,EDTA存在下细胞表面吸附和内部吸收Cd的量随着培养液中EDTA浓度的升高(自由Cd^2+浓度的降低)而降低,基本符合自由离子活度模型(Free ion activity model,FIAM)的预测;而Cys存在时,细胞表面吸附Cd的量随着Cys浓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Cys浓度由空白浓度增加至4.45umol/L时,细胞内部吸收Cd的量呈现增加趋势:而大于4.45umol/L时,又趋于同一水平的现象,结果偏离FIAM.FTIR和XPS研究确证了细胞壁上的-OH和-NH2基团对Cd的吸附起主要作用.Cd胁迫后P.tricornutum细胞内诱导合成的植物螯合肽(PCs)的HPLC和ESI—IT—MS分析结果证实造成这两种配体对P.tricornutum积累和转化Cd行为产生不同影响的主要原因是Cys作为Cd^2+的配体的同时,又是P.tricornutum细胞内PCs合成的前驱体之一.P.tricomumm细胞内PCs、氧化型PCs以及Cd.PC2的发现证明了Cd诱导P.tricornutum合成的PCs反过来钝化细胞内吸收的Cd,降低了其对P.tricornutum细胞的氧化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