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孤儿自杀自残行为与暴力遭遇、心理韧性的关系
|
凌子
谭千保
邹雨点
郭小琴
仇召武
刘衔华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2
|
从累积生态风险的视角关注青少年攻击行为
|
李佳圆
谭千保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20 |
0 |
|
3
|
声誉损失风险下自我相关性对道德决策的影响:一项ERP研究
|
占友龙
肖啸
谭千保
钟毅平
|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4
|
自我-他人重叠影响疼痛共情的ERP研究
|
周海波
甘烨彤
易靓靓
胡瑞
谭千保
钟毅平
|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5
|
社会距离与分配差距对儿童有利不公平厌恶的影响
|
谭千保
邓磊
张湘一
常志彬
欧阳益
|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6
|
父母参与和流动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亲子亲合的作用
|
邝娅
谭千保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19 |
1
|
|
7
|
累积生态风险影响农村儿童校园欺凌的实证调查
|
谭千保
伍牧月
常志彬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8
|
流动儿童的幸福感及其提升路径——基于公正世界信念的视角
|
谭千保
肖倩怡
常志彬
|
《青少年学刊》
|
2018 |
3
|
|
9
|
教师的“教育热情”:消退与唤起
|
谭千保
伍牧月
|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18 |
0 |
|
10
|
大学生的公正世界信念及其对自尊的作用
|
常志彬
谭千保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17 |
4
|
|
11
|
流动儿童父母支持与社会文化适应的关系:积极心理品质的中介作用
|
谭千保
龚琳涵
|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6
|
|
12
|
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人际敏感的关系
|
刘艳
谭千保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17 |
6
|
|
13
|
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的助推器
|
龚琳涵
谭千保
|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16 |
6
|
|
14
|
如何培养流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基于父母参与的视角
|
邝娅
谭千保
|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
|
2016 |
0 |
|
15
|
返乡初中生的教师支持和心理适应:同伴关系的中介作用
|
谭千保
彭腊飞
肖倩怡
|
《青少年学刊》
|
2016 |
0 |
|
16
|
道德两难判断中亲属关系的认知研究:来自ERPs的证据
|
颜志雄
邹霞
燕良轼
范伟
谭千保
邱小艳
|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7
|
返乡农民工子女同伴依恋和学校适应行为研究——基于2625份调查问卷
|
谭千保
张英
龙莎莎
蒋旺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4 |
8
|
|
18
|
自我—他人重叠对认知共情的影响:认知策略的调节作用
|
占友龙
谭千保
钟毅平
|
《心理研究》
|
2014 |
3
|
|
19
|
正性情绪诱导下的自我参照加工:来自ERPs的证据
|
钟毅平
范伟
蔡荣华
谭千保
肖丽辉
占友龙
罗西
秦敏辉
|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6
|
|
20
|
流动儿童家庭关怀与自立人格的关系及其性别的调节作用
|
彭阳
谭千保
申雯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