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的患儿中实施进阶性心肺康复方案的可行性,并进行近期效果评价。方法采用PICU医护人员和康复治疗师为主导、多学科协作医护模式,制订个性化进阶性心肺康复方案,对2019年...目的探讨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的患儿中实施进阶性心肺康复方案的可行性,并进行近期效果评价。方法采用PICU医护人员和康复治疗师为主导、多学科协作医护模式,制订个性化进阶性心肺康复方案,对2019年1月—12月的29例患儿实施心肺康复训练,对比分析康复干预前、干预后第3天和第7天及转出PICU病房时患儿的心功能、肺功能、Glasgow评分、儿童危重病例评分(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PCIS)、肌力、自主排痰、咳嗽反射能力。结果28例患儿顺利撤离机械通气,1例患儿虽未能撤机但病情好转,所有患儿无脱管、心搏骤停、病情恶化等不良事件发生,在干预后第3天、第7天及转出PICU病房时患儿心功能、肺功能、Glasgow评分、PCIS评分、肌力、自主排痰能力及咳嗽反射能力与康复干预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ICU患儿中开展多学科协作的心肺康复技术安全可行,有助于促进重症患儿的机体功能康复和疾病转归。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儿科留置针意外拔管率的实践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小组,按照管圈活动步骤制定计划,确立“降低儿科浅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发生意外拔管...目的分析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儿科留置针意外拔管率的实践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小组,按照管圈活动步骤制定计划,确立“降低儿科浅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发生意外拔管的主要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通过开展6个月的QCC,儿科浅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率由活动前的11.2%降低至活动后的5.1%。结论运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儿科浅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发生率中效果显著。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儿科留置针意外拔管率的实践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小组,按照管圈活动步骤制定计划,确立“降低儿科浅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发生意外拔管的主要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通过开展6个月的QCC,儿科浅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率由活动前的11.2%降低至活动后的5.1%。结论运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儿科浅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发生率中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