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作者导航
机构导航
期刊评价报告
期刊开放获取
下载APP
登录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检索历史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两万年来岷江汶川古堰塞湖事件研究
认领
1
作者
程雪峰
范念念
+2 位作者
刘维明
杨兴国
刘兴年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61-570,共10页
位于构造活动频繁的高山峡谷地区,常发生滑坡堵江,进而形成堰塞湖。堰塞湖对河流自然演化及人类文明发展均有着重要影响,非稳态堰塞湖形成蓄水后往往进一步溃决引发特大洪水,致使下游河道严重冲刷并导致大规模基础设施破坏,而稳态堰塞...
位于构造活动频繁的高山峡谷地区,常发生滑坡堵江,进而形成堰塞湖。堰塞湖对河流自然演化及人类文明发展均有着重要影响,非稳态堰塞湖形成蓄水后往往进一步溃决引发特大洪水,致使下游河道严重冲刷并导致大规模基础设施破坏,而稳态堰塞湖会抬高上游侵蚀基准面,抑制上游河床下切,改变河流纵剖面形态。对于古堰塞湖事件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堰塞湖灾害,也可指示地质历史上的极端气候事件与构造运动事件。经野外考察,在青藏高原东缘,岷江上游汶川芤山发现古堰塞坝残留体,以及对应的上游湖相沉积物和下游溃坝特大洪水沉积物,标志着堰塞湖形成—稳定—溃决过程。研究表明,该堰塞湖形成于1.4万年前,初期发生小部分漫顶溃决,后稳定存在近万年,由于地震作用,距今3.8~6.9 ka间溃决消失。深入研究这类地区古堰塞湖形成与溃决,对该地区河流地貌演化研究、现代堰塞湖风险、特大滑坡灾害链防治和理解古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消亡,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滑坡堵江
芤山古湖
堰塞湖
沉积
堰塞湖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滑坡堵江的地貌效应
认领
被引量:
8
2
作者
徐则民
刘文连
黄润秋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90-500,共11页
综合采用现场调查、测量及室内理论分析等方法,以金沙江干流寨子村巨型滑坡群和金沙江支流海口大型滑坡为例,对滑坡堵江的地貌效应进行了初步探讨。寨子村古滑坡群的滑坡坝及堰塞湖沉积均有残留,后者沿江分布长度55km,面积约120kin...
综合采用现场调查、测量及室内理论分析等方法,以金沙江干流寨子村巨型滑坡群和金沙江支流海口大型滑坡为例,对滑坡堵江的地貌效应进行了初步探讨。寨子村古滑坡群的滑坡坝及堰塞湖沉积均有残留,后者沿江分布长度55km,面积约120kin。。堵江段的金沙江平面弯曲、纵断面比降小、横断面宽而浅,具有平原区河流特征,与非堵江段差异显著。堰塞湖沉积分布区地形开阔,发育有土塬、冲沟及土梁等地貌单元,有时还会发生沙尘暴。海口滑坡的滑坡坝和堰塞湖沉积均保存完整:前者顺河水平投影长约1000m、最大厚度135m,后者沿河长3km、面积8km。;两者分别使海口河河床比降增大、减小了11‰和95‰。滑坡堵江的地貌效应显著,它可以抑制高山峡谷区的河流底蚀,使之成为“走两步退一步”的自我调节过程,而营造开阔空间的堰塞湖沉积大多都可开垦为农田,在长期影响所在区域地貌演化的同时,也为人类在复杂山区创造了若干宜居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滑坡堵江
堰塞湖
沉积
地貌
地质环境
永胜金沙江寨子村古滑坡和古堰塞湖的发现
认领
被引量:
7
3
作者
李乾坤
徐则民
张家明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 729-737,共9页
在滇西北地区永胜南部金沙江的右岸,发现了总方量为2.5×108 m3的超大型古滑坡。滑坡后缘及两侧断壁为近直立的石灰岩峭壁,高5~30 m。滑床发育有规模不一的冲沟,覆盖有发育植被的坡积物、倒石堆和巨石。该滑坡曾造成过严重的堵江事...
在滇西北地区永胜南部金沙江的右岸,发现了总方量为2.5×108 m3的超大型古滑坡。滑坡后缘及两侧断壁为近直立的石灰岩峭壁,高5~30 m。滑床发育有规模不一的冲沟,覆盖有发育植被的坡积物、倒石堆和巨石。该滑坡曾造成过严重的堵江事件,在金沙江左岸仍然可以看到垄岗状残留滑坡坝,坝体方量约180×104 m3,滑坡坝和坝体后侧基岩界限清晰,两者之间岩性区别较大。滑坡堵江事件在上游形成了沿江连续分布长度约46 km的古堰塞湖沉积,沉积物主要由粉土、粉质粘土及粉细砂构成,偶夹卵石层,以水平层理为主,粉细砂层中见有小型交错层理,湖相沉积特征显著,而沉积物的树枝状平面分布进一步证实其形成于堰塞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寨子村古滑坡
滑坡坝
古
堰塞湖
堰塞湖
沉积
程海断裂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云南怒江河谷新近纪砾石层与堰塞湖相沉积的发现及其意义
认领
被引量:
5
4
作者
赵希涛
吴中海
+2 位作者
叶培盛
仝亚博
胡道功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 1963-1976,共14页
作者在怒江道街惠通桥段考察研究中,填绘了道街盆地的晚新生代地质图,测量了多条河谷横剖面,不仅重新厘定了河谷中拔河150m以下的多级低阶地,而且在拔河180~380m的高度上发现了多级由磨圆良好、成分复杂的厚层冲积砾石层所组成的...
作者在怒江道街惠通桥段考察研究中,填绘了道街盆地的晚新生代地质图,测量了多条河谷横剖面,不仅重新厘定了河谷中拔河150m以下的多级低阶地,而且在拔河180~380m的高度上发现了多级由磨圆良好、成分复杂的厚层冲积砾石层所组成的高阶地,及厚近100m的堰塞湖成因的砂层及其下伏厚约100m的砾石层。本文采集并测试了低阶地冲积物的OSL、U系与ESR年龄,并对湖相砂层进行了磁性地层学研究。研究表明,6级低阶地形成于中更新世以来;在组成相当于第九级阶地上部的湖相砂层剖面的磁性地层柱中,上部以正极性为主含两次短期的负极性,下部则为负极性。与标准磁性地层柱对比表明,该湖相地层形成于4.2~2.6MaBP中一晚上新世,湖相地层之下的埋藏阶地与高阶地则应形成于上新世早期至中新世晚期。据此,本文初步进行了区域地层对比,并认为:伴随青藏高原在中新世中晚期开始阶段性隆升,怒江已开始形成并下切,至上新世早期已下切至现今河床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江河谷
新近纪
冲积砾石层
堰塞湖
沉积
同位素年龄测定
磁性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万年来岷江汶川古堰塞湖事件研究
认领
1
作者
程雪峰
范念念
刘维明
杨兴国
刘兴年
机构
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出处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61-570,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979179)
四川大学2018年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项目(2018SCUH0050)。
文摘
位于构造活动频繁的高山峡谷地区,常发生滑坡堵江,进而形成堰塞湖。堰塞湖对河流自然演化及人类文明发展均有着重要影响,非稳态堰塞湖形成蓄水后往往进一步溃决引发特大洪水,致使下游河道严重冲刷并导致大规模基础设施破坏,而稳态堰塞湖会抬高上游侵蚀基准面,抑制上游河床下切,改变河流纵剖面形态。对于古堰塞湖事件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堰塞湖灾害,也可指示地质历史上的极端气候事件与构造运动事件。经野外考察,在青藏高原东缘,岷江上游汶川芤山发现古堰塞坝残留体,以及对应的上游湖相沉积物和下游溃坝特大洪水沉积物,标志着堰塞湖形成—稳定—溃决过程。研究表明,该堰塞湖形成于1.4万年前,初期发生小部分漫顶溃决,后稳定存在近万年,由于地震作用,距今3.8~6.9 ka间溃决消失。深入研究这类地区古堰塞湖形成与溃决,对该地区河流地貌演化研究、现代堰塞湖风险、特大滑坡灾害链防治和理解古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消亡,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岷江上游
滑坡堵江
芤山古湖
堰塞湖
沉积
堰塞湖
效应
Keywords
upstream of the Minjiang River
landslide dam
Koushan Paleo-lake
deposit of dammed-lake
dammed effect
分类号
P53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滑坡堵江的地貌效应
认领
被引量:
8
2
作者
徐则民
刘文连
黄润秋
机构
昆明理工大学土木系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90-500,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联合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U1033601)和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批准号:GZ2009-10)共同资助
文摘
综合采用现场调查、测量及室内理论分析等方法,以金沙江干流寨子村巨型滑坡群和金沙江支流海口大型滑坡为例,对滑坡堵江的地貌效应进行了初步探讨。寨子村古滑坡群的滑坡坝及堰塞湖沉积均有残留,后者沿江分布长度55km,面积约120kin。。堵江段的金沙江平面弯曲、纵断面比降小、横断面宽而浅,具有平原区河流特征,与非堵江段差异显著。堰塞湖沉积分布区地形开阔,发育有土塬、冲沟及土梁等地貌单元,有时还会发生沙尘暴。海口滑坡的滑坡坝和堰塞湖沉积均保存完整:前者顺河水平投影长约1000m、最大厚度135m,后者沿河长3km、面积8km。;两者分别使海口河河床比降增大、减小了11‰和95‰。滑坡堵江的地貌效应显著,它可以抑制高山峡谷区的河流底蚀,使之成为“走两步退一步”的自我调节过程,而营造开阔空间的堰塞湖沉积大多都可开垦为农田,在长期影响所在区域地貌演化的同时,也为人类在复杂山区创造了若干宜居场所。
关键词
滑坡
滑坡堵江
堰塞湖
沉积
地貌
地质环境
Keywords
Key wordsenvironmentlandslide
landslide damming
deposits of landslide-dammed lake
landform
geological
分类号
P931.91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题名
永胜金沙江寨子村古滑坡和古堰塞湖的发现
认领
被引量:
7
3
作者
李乾坤
徐则民
张家明
机构
昆明理工大学
出处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 729-737,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10336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72159 40772189)
文摘
在滇西北地区永胜南部金沙江的右岸,发现了总方量为2.5×108 m3的超大型古滑坡。滑坡后缘及两侧断壁为近直立的石灰岩峭壁,高5~30 m。滑床发育有规模不一的冲沟,覆盖有发育植被的坡积物、倒石堆和巨石。该滑坡曾造成过严重的堵江事件,在金沙江左岸仍然可以看到垄岗状残留滑坡坝,坝体方量约180×104 m3,滑坡坝和坝体后侧基岩界限清晰,两者之间岩性区别较大。滑坡堵江事件在上游形成了沿江连续分布长度约46 km的古堰塞湖沉积,沉积物主要由粉土、粉质粘土及粉细砂构成,偶夹卵石层,以水平层理为主,粉细砂层中见有小型交错层理,湖相沉积特征显著,而沉积物的树枝状平面分布进一步证实其形成于堰塞湖环境。
关键词
寨子村古滑坡
滑坡坝
古
堰塞湖
堰塞湖
沉积
程海断裂
地震
Keywords
Zhaizicun ancient landslide
landslide dam
landslide-dammed lake
deposits of landslide-dammed lake
Chenghai fault
earthquake
分类号
P642.2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天文地球—地质学]
P941.78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云南怒江河谷新近纪砾石层与堰塞湖相沉积的发现及其意义
认领
被引量:
5
4
作者
赵希涛
吴中海
叶培盛
仝亚博
胡道功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 1963-1976,共14页
基金
本文为中国地质调查局“泛亚铁路大理至瑞丽沿线地质构造综合研究”(编号1212010814054),云南1:5万马厂、道街坝幅区调(编号1212010784004)和“西南地区活动构造与应力场模拟”(编号1212010911049)等项目联合资助的成果.
文摘
作者在怒江道街惠通桥段考察研究中,填绘了道街盆地的晚新生代地质图,测量了多条河谷横剖面,不仅重新厘定了河谷中拔河150m以下的多级低阶地,而且在拔河180~380m的高度上发现了多级由磨圆良好、成分复杂的厚层冲积砾石层所组成的高阶地,及厚近100m的堰塞湖成因的砂层及其下伏厚约100m的砾石层。本文采集并测试了低阶地冲积物的OSL、U系与ESR年龄,并对湖相砂层进行了磁性地层学研究。研究表明,6级低阶地形成于中更新世以来;在组成相当于第九级阶地上部的湖相砂层剖面的磁性地层柱中,上部以正极性为主含两次短期的负极性,下部则为负极性。与标准磁性地层柱对比表明,该湖相地层形成于4.2~2.6MaBP中一晚上新世,湖相地层之下的埋藏阶地与高阶地则应形成于上新世早期至中新世晚期。据此,本文初步进行了区域地层对比,并认为:伴随青藏高原在中新世中晚期开始阶段性隆升,怒江已开始形成并下切,至上新世早期已下切至现今河床之下。
关键词
怒江河谷
新近纪
冲积砾石层
堰塞湖
沉积
同位素年龄测定
磁性地层学
Keywords
Nujiang(Salween) valley
Neogene
alluvial gravels
dammed-lake sediments
isotopicdating
magnetostratigraphy
分类号
P512.3 [天文地球—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两万年来岷江汶川古堰塞湖事件研究
程雪峰
范念念
刘维明
杨兴国
刘兴年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滑坡堵江的地貌效应
徐则民
刘文连
黄润秋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8
3
永胜金沙江寨子村古滑坡和古堰塞湖的发现
李乾坤
徐则民
张家明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云南怒江河谷新近纪砾石层与堰塞湖相沉积的发现及其意义
赵希涛
吴中海
叶培盛
仝亚博
胡道功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帐号登录
手机快捷登录
扫码登录
登录
注册新用户
忘记密码
第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馆外登录
获取短信验证码
登 录
第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馆外登录
使用
中文期刊助手
扫描二维码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标题
*
邮箱
*
反馈意见
*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个
*
保存
取消
请在输入框中输入下图中的验证字符。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个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