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胡性能的"窄途"及心理现实主义
|
何英
|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2
|
《心理学与文学》解析
|
李微
|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18 |
0 |
|
3
|
文学经典影片《埃尔泽小姐》中的反蒙太奇语言及女性形象研究
|
范捷平
|
《世界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4
|
精神分析视域下的《将军底头》
|
唐嘉
|
《牡丹江大学学报》
|
2018 |
0 |
|
5
|
小说《狼图腾》审美意蕴探析
|
阮霄汉
|
《语文天地:高中版》
|
2018 |
0 |
|
6
|
六一公公淳朴吗?——《社戏》人物谈
|
王兴伟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
2018 |
0 |
|
7
|
2016年《山花》小说一瞥
|
朱永富
|
《山花:上半月》
|
2017 |
0 |
|
8
|
雷米,国内犯罪心理小说第一人
|
彭卓
|
《小康》
|
2017 |
0 |
|
9
|
爱与死之间的蜿蜒与激荡——作为心理小说的《多湾》
|
李震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0
|
德米安:不再彷徨——《彷徨少年时》荐读
|
赫尔曼·黑塞
|
《读写月报:初中版》
|
2017 |
0 |
|
11
|
菲利普?K?迪克:混沌动荡的心理小说家
|
孙加
|
《青年文学家》
|
2017 |
0 |
|
12
|
时代的悲剧与无望的逃离——论陈谦小说《莲露》
|
董福升
|
《世界文学评论》
|
2017 |
0 |
|
13
|
少年心事当拿云——《红与黑》导读
|
李晓义
王庭宏
|
《初中生必读》
|
2016 |
0 |
|
14
|
边缘立场与叩问气度——2014年中篇小说主题学分析
|
王迅
|
《创作与评论》
|
2015 |
0 |
|
15
|
浅议纳撒尼尔·霍桑小说中的清教文化
|
闫诣博
|
《短篇小说:原创版》
|
2015 |
0 |
|
16
|
《三体》后,中国科幻文学出路何在?
|
黄芳芳
|
《经济》
|
2015 |
1
|
|
17
|
死亡的幻觉深渊
|
梦桐疏影
|
《牡丹》
|
2015 |
0 |
|
18
|
文化创伤的构建与精神世界的重建——论陈谦的心理小说
|
丰云
|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9
|
探究《红与黑》中于连的心灵世界
|
许杨阳
|
《短篇小说:原创版》
|
2015 |
0 |
|
20
|
母亲给了我们快乐的童年
|
王安诺
|
《中华家教》
|
201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