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城市废墟遗产的价值与保护研究
|
王月伦
阮项
|
《中国名城》
|
2021 |
0 |
|
2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的文化意义阐释--基于“文化记忆”的研究视角
|
刘东亮
|
《高校图书馆工作》
|
2021 |
0 |
|
3
|
文化类真人秀节目的怀旧叙事与文化意义探析
|
吴亭静
王黑特
|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4
|
论历史文化纪录片《大明宫》的文化记忆构建
|
何春耕
常珂欣
|
《视听》
|
2021 |
0 |
|
5
|
文章速递中国当代文学疫病书写考察
|
张堂会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
|
6
|
文章速递欧洲“中国宝塔”的图像生成与媒介转换
|
赵娟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
|
7
|
晋豫风后神话传说的历史嬗变与文化记忆
|
段友文
王子仙
|
《中原文化研究》
|
2021 |
0 |
|
8
|
盐阜抗日根据地寄上海家书
|
赵敏
赵景国
|
《上海集邮》
|
2021 |
0 |
|
9
|
文化记忆与身份认同在城市变迁中的塑造——大同“造城运动”中的影像建构
|
陈林茜
|
《山海经:教育前沿》
|
2021 |
0 |
|
10
|
基于文化记忆理论的传统村落旅游形象塑造研究
|
王士杰
|
《建筑与文化》
|
2021 |
0 |
|
11
|
民族自觉的文学塑形与异化镜像——论竹枝词中的“假洋鬼子”
|
罗杰
|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1 |
0 |
|
12
|
记忆仪式视域下民间文化的跨媒介传承——基于民族志电影《大河唱》的个案研究
|
黄皓宇
|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
2021 |
0 |
|
13
|
西方“记忆理论”研究及其对我国少数民族 记忆研究的启示——“广西大瑶山瑶族文化记忆研究”系列论文之一
|
雷文彪
陈翔
|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
2020 |
0 |
|
14
|
集体记忆视域探讨艺术档案的管理
|
翟菲
|
《档案天地》
|
2020 |
1
|
|
15
|
论道德记忆
|
向玉乔
|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16
|
数字记忆:文化记忆的数字宫殿
|
冯惠玲
|
《中国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17
|
源流与分类:当代西方文化记忆研究的基本架构
|
余宏
|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0 |
0 |
|
18
|
城市、文化遗产与艺术——城市文化记忆的生成与重构
|
余宏
|
《长春大学学报》
|
2020 |
0 |
|
19
|
文化记忆理论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的实际作用
|
张越
|
《今古文创》
|
2020 |
0 |
|
20
|
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差异性分析
|
商世民
|
《江汉学术》
CSSCI
|
2020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