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应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分析安徽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流行的季节性特征。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1—2017年安徽...目的应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分析安徽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流行的季节性特征。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1—2017年安徽省SFTS发病资料。描述2011—2017年安徽省SFTS发病的时间特征;采用集中度法分析SFTS发病的季节性特征,并计算集中度M值;采用圆形分布法,通过计算平均角α—,分析SFTS发病的周期性和高峰期。结果2011—2017年,安徽省累计报告SFTS病例1641例,7年发病数分别为67、67、85、239、283、507、393例;发病率呈整体上升趋势(线性趋势χ2=614.29,P<0.001),最低为2011年(0.11/10万),最高为2016年(0.83/10万)。计算得集中度M值为0.522,提示有较强的季节性;采用圆形分布法,首先计算得平均角α—为171.05°(Z=439.66,P<0.001),据此推算出安徽省SFTS的平均发病日期为6月21日,流行期为4月15日至8月27日。结论安徽省SFTS发病有较强的季节分布特征,4~8月份为该病的流行高峰期,应在此期间加强对FSTS的防控。展开更多
为提高中国乃至于世界广大医务人员对传染病尤其是新发传染的影像诊断水平,达到早期精准诊断和及时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目的,中国传染病影像学的专家团队历经22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开创了传染病影像学的学科、系统、理论体系、技...为提高中国乃至于世界广大医务人员对传染病尤其是新发传染的影像诊断水平,达到早期精准诊断和及时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目的,中国传染病影像学的专家团队历经22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开创了传染病影像学的学科、系统、理论体系、技术规范、学科体系及诊疗检测平台,推动了我国传染病防控诊疗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中国传染病影像学的整体影像技术水平和精准影像诊断水平。中国传染病影像学团队牵头制订了《传染病影像学诊断指南》及8部法定传染病影像学诊断标准并在全国推广应用。“艾滋病三维断层标本库”、Radiology of infectious Diseases国际英文杂志和《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搭建了新发传染病科研、教学、普及与交流的新平台。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人类,蔓延全球时,中国传染病影像学专委会训练有素的2000余名传染病影像学团队,医者仁心,责任担当,应用规范的影像技术、精湛的影像诊断分析判断能力,同时开发新冠肺炎人工智能软件,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早诊早治提供了客观依据,在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传染病影像学专委会组织召开了31场线上网络培训会议,培训了全国战斗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及各级传染病医院的相关医务人员6万余人次,3次国际会议,发表10余篇权威论文,80余个国家受益,突显了传染病影像学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过程中的独特作用。同时传染病影像学专委会专家团队在德国Springer出版社主编出版了14部传染病影像相关的英文专著,其中三部英文著作分别获得了2017年国家版权输出重点奖励和普通奖励,为全球传染病防控贡献了中国智慧,引领中国传染病影像学从国内走向国际前沿。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应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分析安徽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流行的季节性特征。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1—2017年安徽省SFTS发病资料。描述2011—2017年安徽省SFTS发病的时间特征;采用集中度法分析SFTS发病的季节性特征,并计算集中度M值;采用圆形分布法,通过计算平均角α—,分析SFTS发病的周期性和高峰期。结果2011—2017年,安徽省累计报告SFTS病例1641例,7年发病数分别为67、67、85、239、283、507、393例;发病率呈整体上升趋势(线性趋势χ2=614.29,P<0.001),最低为2011年(0.11/10万),最高为2016年(0.83/10万)。计算得集中度M值为0.522,提示有较强的季节性;采用圆形分布法,首先计算得平均角α—为171.05°(Z=439.66,P<0.001),据此推算出安徽省SFTS的平均发病日期为6月21日,流行期为4月15日至8月27日。结论安徽省SFTS发病有较强的季节分布特征,4~8月份为该病的流行高峰期,应在此期间加强对FSTS的防控。
文摘为提高中国乃至于世界广大医务人员对传染病尤其是新发传染的影像诊断水平,达到早期精准诊断和及时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目的,中国传染病影像学的专家团队历经22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开创了传染病影像学的学科、系统、理论体系、技术规范、学科体系及诊疗检测平台,推动了我国传染病防控诊疗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中国传染病影像学的整体影像技术水平和精准影像诊断水平。中国传染病影像学团队牵头制订了《传染病影像学诊断指南》及8部法定传染病影像学诊断标准并在全国推广应用。“艾滋病三维断层标本库”、Radiology of infectious Diseases国际英文杂志和《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搭建了新发传染病科研、教学、普及与交流的新平台。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人类,蔓延全球时,中国传染病影像学专委会训练有素的2000余名传染病影像学团队,医者仁心,责任担当,应用规范的影像技术、精湛的影像诊断分析判断能力,同时开发新冠肺炎人工智能软件,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早诊早治提供了客观依据,在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传染病影像学专委会组织召开了31场线上网络培训会议,培训了全国战斗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及各级传染病医院的相关医务人员6万余人次,3次国际会议,发表10余篇权威论文,80余个国家受益,突显了传染病影像学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过程中的独特作用。同时传染病影像学专委会专家团队在德国Springer出版社主编出版了14部传染病影像相关的英文专著,其中三部英文著作分别获得了2017年国家版权输出重点奖励和普通奖励,为全球传染病防控贡献了中国智慧,引领中国传染病影像学从国内走向国际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