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作者导航
机构导航
期刊评价报告
期刊开放获取
下载APP
登录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检索历史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病理切片的计算机辅助诊断
认领
1
作者
万真真
李春雪
+2 位作者
刘芳
张绍永
韩帅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345-352,共8页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EG)是一种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增多为特征的胃肠道疾病,其主要诊断依据为消化道黏膜标本病理切片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目是否超标。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算法对病理切片图像中的嗜酸性粒细胞进行识别并计数,旨在...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EG)是一种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增多为特征的胃肠道疾病,其主要诊断依据为消化道黏膜标本病理切片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目是否超标。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算法对病理切片图像中的嗜酸性粒细胞进行识别并计数,旨在辅助病理医生人工计算EOS的数目,减少医生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采用鲁棒性较强的分水岭算法作为识别EOS的核心算法,并通过距离变换和前后景标记的改进算法解决传统分水岭算法中的过分割问题,提高识别计数的准确性。采用改进分水岭算法对EG病理图像中的EOS进行识别计数,并将其与病理医生的金标准进行比对。改进分水岭算法的平均准确率为95.0%。与传统算法相比,改进算法准确率的相对标准方差由5.8%提高到2.2%,过分割率由13.4%降低为3.7%,算法的运行时间由40 s缩短为27 s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光学
计算机辅助诊断
病理切片
嗜酸性粒细胞
分水岭
过分割
前后景标记
大白菜重组自交系群体构建过程中剩余杂合位点的变化趋势
认领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栓桃
张志刚
+6 位作者
李巧云
赵智中
王立华
王淑芬
徐文玲
刘贤娴
刘辰
《分子植物育种》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730-2735,共6页
剩余杂合系是QTL精细定位的较好衍生群体,它是在重组自交系构建过程中形成的。本研究均匀选择了遍布大白菜全基因组的51对前景/背景标记,随机选择了重组自交系群体构建过程中的57个家系,从中选株系的F5跟踪检测至F8。研究数据表明:从F5...
剩余杂合系是QTL精细定位的较好衍生群体,它是在重组自交系构建过程中形成的。本研究均匀选择了遍布大白菜全基因组的51对前景/背景标记,随机选择了重组自交系群体构建过程中的57个家系,从中选株系的F5跟踪检测至F8。研究数据表明:从F5至F8,特定位点的平均剩余杂合率分别是7.06%、3.51%、1.38%和0.38%;剩余杂合位点在所选株系内的基因组覆盖率分别是90.19%、76.47%、52.94%和21.57%,覆盖率迅速降低。值得关注的是:在F5代时,剩余杂合位点不仅覆盖了90%以上的基因组范围,且特定家系多个杂合位点多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在接下来F6代的筛选中很容易得到单位点剩余杂合单株。因此,本研究基于前景/背景标记的检测数据认为,高效率筛选剩余杂合单株的时期是F5-F6世代。这为提高作物农艺性状精细解析和精准定位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重组自交系群体
前景/背景标记
剩余杂合位点
基因组覆盖率
题名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病理切片的计算机辅助诊断
认领
1
作者
万真真
李春雪
刘芳
张绍永
韩帅
机构
河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保定市儿童医院病理科
保定市儿童呼吸消化疾病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345-352,共8页
基金
河北省硕士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CXZZSS2020010)。
文摘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EG)是一种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增多为特征的胃肠道疾病,其主要诊断依据为消化道黏膜标本病理切片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目是否超标。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算法对病理切片图像中的嗜酸性粒细胞进行识别并计数,旨在辅助病理医生人工计算EOS的数目,减少医生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采用鲁棒性较强的分水岭算法作为识别EOS的核心算法,并通过距离变换和前后景标记的改进算法解决传统分水岭算法中的过分割问题,提高识别计数的准确性。采用改进分水岭算法对EG病理图像中的EOS进行识别计数,并将其与病理医生的金标准进行比对。改进分水岭算法的平均准确率为95.0%。与传统算法相比,改进算法准确率的相对标准方差由5.8%提高到2.2%,过分割率由13.4%降低为3.7%,算法的运行时间由40 s缩短为27 s左右。
关键词
医用光学
计算机辅助诊断
病理切片
嗜酸性粒细胞
分水岭
过分割
前后景标记
Keywords
medical
optics
computer-aided
diagnosis
pathological
section
eosinophil
watershed
over-segmentation
foreground
and
background
markers
分类号
R573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题名
大白菜重组自交系群体构建过程中剩余杂合位点的变化趋势
认领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栓桃
张志刚
李巧云
赵智中
王立华
王淑芬
徐文玲
刘贤娴
刘辰
机构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山东省设施蔬菜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国家蔬菜改良中心山东分中心
出处
《分子植物育种》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730-2735,共6页
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4CM021
ZR2015YL073)
+1 种基金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青年基金(No.2014QNM11)
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2014项目(2014LNK-96-PZTP-10)共同资助
文摘
剩余杂合系是QTL精细定位的较好衍生群体,它是在重组自交系构建过程中形成的。本研究均匀选择了遍布大白菜全基因组的51对前景/背景标记,随机选择了重组自交系群体构建过程中的57个家系,从中选株系的F5跟踪检测至F8。研究数据表明:从F5至F8,特定位点的平均剩余杂合率分别是7.06%、3.51%、1.38%和0.38%;剩余杂合位点在所选株系内的基因组覆盖率分别是90.19%、76.47%、52.94%和21.57%,覆盖率迅速降低。值得关注的是:在F5代时,剩余杂合位点不仅覆盖了90%以上的基因组范围,且特定家系多个杂合位点多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在接下来F6代的筛选中很容易得到单位点剩余杂合单株。因此,本研究基于前景/背景标记的检测数据认为,高效率筛选剩余杂合单株的时期是F5-F6世代。这为提高作物农艺性状精细解析和精准定位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大白菜
重组自交系群体
前景/背景标记
剩余杂合位点
基因组覆盖率
Keywords
Brassica
rapa
Recombination
inbred
lines
population
Foreground
/
background
markers
Residual
heterozygous
locus
Genome
coverage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病理切片的计算机辅助诊断
万真真
李春雪
刘芳
张绍永
韩帅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
0
2
大白菜重组自交系群体构建过程中剩余杂合位点的变化趋势
刘栓桃
张志刚
李巧云
赵智中
王立华
王淑芬
徐文玲
刘贤娴
刘辰
《分子植物育种》
CSCD
北大核心
2017
3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帐号登录
手机快捷登录
扫码登录
登录
注册新用户
忘记密码
第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馆外登录
获取短信验证码
登 录
第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馆外登录
使用
中文期刊助手
扫描二维码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标题
*
邮箱
*
反馈意见
*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个
*
保存
取消
请在输入框中输入下图中的验证字符。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个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