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洱海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认领
- 1
-
-
作者
周字能
-
机构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驻大理州生态环境监测站
-
出处
《环境科学导刊》
2021年第1期25-29,共5页
-
文摘
通过分析2015—2019年洱海水体中的DO、BOD 5浓度变化,研究水体中DO、BOD 5与温度、降雨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洱海水体中能被好氧微生物分解的有机污染物含量低,2015—2019年洱海BOD 5值在1.0~3.2mg/L,BOD 5表现出很强的稳定性,与温度及降雨的相关性很小;2015—2019年洱海水体DO月均浓度值5.47~8.47mg/L,季度平均值在5.98~8.47mg/L,年度平均值在6.86~7.44mg/L,当温度波动明显时,DO与温度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性,但降水对洱海DO的影响不大。大理州委、州政府在保护和治理洱海“八大攻坚战”中构建的五大工程体系,是洱海BOD 5保持Ⅰ类水质,DO保持Ⅱ类水质的重要因素。
-
关键词
DO
BOD
5
变化趋势
影响因素
洱海
-
Keywords
dissolved oxygen
five-day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trends
interfering factor
Erhai
-
分类号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洱海北部入湖河流水质特征及其对北部湖区的影响
认领
- 2
-
-
作者
严春丽
赵明
李泽坤
李金
段云松
-
机构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驻大理州生态环境监测站
-
出处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9-63,5,共6页
-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洱海低污染水处理及缓冲带构建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2012ZX07105002)。
-
文摘
基于2016-2018年罗时江、弥苴河、永安江及洱海北部湖区监测数据分析,探讨洱海北部入湖河流污染变化特征及对北部湖区的影响。结果表明:1)"北三江"监测断面总磷、COD、氨氮浓度整体稳定在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Ⅲ类标准限值内,年内污染物浓度变化表现出典型的农业面源污染特征,且受流域内产业模式等的综合影响 2)研究期间,河流首要污染物为TN,旱季次要污染物为COD,雨季为TP。雨季入湖负荷高于旱季,弥苴河污染负荷大于罗时江、永安江。"北三江"入湖TN和TP污染负荷分别占洱海允许负荷的50.1%和59.7% 3)入湖河流的磷元素输入是洱海北部湖区磷污染的重要来源。北部湖区污染物浓度对氮、磷入湖污染负荷相关性次月强于当月,响应存在延迟。筛选环境友好型种植模式,控制"北三江"氮磷入湖负荷,有利于保护洱海水环境。
-
关键词
洱海北部湖区
入湖河流
污染负荷
响应
-
Keywords
the northern Erhai Lake area
inflow rivers
pollution load
response
-
分类号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研究环境水质分析监测技术要点
认领
- 3
-
-
作者
赵学平
-
机构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驻大理州生态环境监测站
-
出处
《低碳世界》
2020年第7期28-29,共2页
-
文摘
近年来,由于我国水资源紧缺、人类活动日益增多导致水资源紧缺情况更加严重,同时还出现了水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加强对水质的控制,从而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然而我国对淡水资源水质监测管理的监测制度还并不成熟,其分析监测技术也存在很多不足。因此本文以环境水质分析监测为研究对象,探究水质分析监测技术要点。
-
关键词
环境
水质
分析
监测
-
分类号
X83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2019年洱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季节变化分析
认领
- 4
-
-
作者
杨一艳
严春丽
-
机构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驻大理州生态环境监测站
-
出处
《区域治理》
2020年第11期0120-0122,共3页
-
文摘
基于2019年1月至12月洱海浮游植物监测结果,分析了不同季节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洱海浮游植物种类四季分别检出7门40属、7门44属、7门45属和6门42属,浮游植物种类随季节变化不明显;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四季分别为1845.39万个/升、2658.12万个/升、2625.58万个/升和1667.70万个/升,春、夏、冬季优势种为伪鱼腥藻,秋季优势种为微囊藻,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夏秋季明显高于春冬季,夏秋季北部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明显高于中部和南部。洱海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夏季较低,冬季较高,评价等级为轻污染、中污染状态。
-
关键词
洱海
浮游植物
动态特征
-
分类号
D
[政治法律]
-
使用中文期刊助手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