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单间室膝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治疗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spontaneous osteonecrosis of the knee,SONK)的中期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确诊为SONK并接受UKA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目的评价单间室膝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治疗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spontaneous osteonecrosis of the knee,SONK)的中期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确诊为SONK并接受UKA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28例,男10例,女18例;年龄52~73岁,平均(63.0±5.67)岁。按Mont分级,Ⅲ期19例(67.9%),Ⅳ期9例(32.1%)。术前通过X线和MRI检查对患者进行诊断和分期。记录指标包括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胫股角(femorotibial angle,FT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9.0±16.97)个月。末次随访时,HSS评分由(60.9±2.85)分提高到(91.1±2.57)分,P<0.05;VAS由(6.4±0.99)分下降到(1.9±1.0)分,P<0.05;FTA由(178.3±0.88)°改善到(176.4±0.97)°,P<0.05;ROM(119.4±5.16)°与术前(119.6±5.3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1)。1例坏死面积较大的患者术后出现不明原因疼痛,局部封闭注射治疗后症状改善。结论UKA可以成功应用于晚期SONK的治疗,中期疗效值得肯定,长期生存率有待进一步的随访研究。展开更多
背景:四肢管状骨骨折在创伤骨科中较为常见,其中解剖型髓内钉在近几年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之中,并取得较好疗效。目的:总结解剖型髓内钉在四肢管状骨骨折的应用特点、优势及发展方向。方法:检索1900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PubMed、Web of s...背景:四肢管状骨骨折在创伤骨科中较为常见,其中解剖型髓内钉在近几年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之中,并取得较好疗效。目的:总结解剖型髓内钉在四肢管状骨骨折的应用特点、优势及发展方向。方法:检索1900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WF)和维普(VIP)数据库。中文检索词为“管状骨、解剖型髓内钉、尺骨、桡骨、肱骨、股骨、胫骨、腓骨”;英文检索词为“Tubular bone,anatomic intramedullary nail,ulna,radius,humerus,femur,tibia,fibula”。初检文章379篇,根据纳排标准,最终纳入34篇文章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文章介绍了解剖型髓内钉在四肢管状骨应用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特点,认为其有广泛的临床前景;②髓内钉正逐渐替代外固定治疗管状骨骨折,而解剖型髓内钉将成为治疗首选;③解剖型髓内钉因其主钉结构更符合人体管状骨髓腔、远近端螺钉结合主钉的独特设计提供更强的把持力与抗旋转能力等为四肢管状骨的髓内固定提供了更优选择,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④解剖型髓内钉在国外应用已较为成熟,而在中国应用较晚,如美国捷迈公司生成的ZNN解剖型髓内钉多应用于下肢管状骨骨折,在中国则刚引入到髋部骨折(转子间、转子下骨折)的治疗,较少用于胫骨干骨折的处理;⑤未来新一代的解剖型髓内钉将更高效地结合生物探测、信息传感等技术,实现材料科技化、智能化。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是跟骨骨折最常见的类型。目前常用的为空心钉与钢板内固定两种术式,但其疗效差异尚不清楚。因此,文章对比经皮空心钉与钢板内固定对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修复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关于空心螺钉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对跟骨骨折治疗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12月。按入选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逐一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有效结果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随机对照研究,跟骨骨折患者总计1438例,对纳入的文献进行风险偏倚评价,结果显示整体文献质量为中等偏上。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钢板内固定组在术后Bohler’s角(MD=0.69,95%CI:0.27-1.10,P=0.001)、术后Gissane’s角(MD=0.95,95%CI:0.16-1.74,P=0.02)方面显著优于空心钉固定组(P<0.05);②空心钉固定组在手术时间(MD=-23.92,95%CI:-25.40至-22.44,P<0.00001),术后并发症(OR=0.28,95%CI:0.19-0.41,P<0.00001)方面少于钢板内固定组(P<0.05);③但两组在跟骨高度(MD=0.43,95%CI:-0.17-1.03,P=0.16),术后AOFAS评分(MD=0.61,95%CI:-0.35-1.58,P=0.21)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上述数据说明钢板内固定修复的跟骨骨折患者术后Bohler’s角及Gissane’s角优于空心钉固定组,但空心钉内固定技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文摘目的评价单间室膝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治疗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spontaneous osteonecrosis of the knee,SONK)的中期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确诊为SONK并接受UKA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28例,男10例,女18例;年龄52~73岁,平均(63.0±5.67)岁。按Mont分级,Ⅲ期19例(67.9%),Ⅳ期9例(32.1%)。术前通过X线和MRI检查对患者进行诊断和分期。记录指标包括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胫股角(femorotibial angle,FT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9.0±16.97)个月。末次随访时,HSS评分由(60.9±2.85)分提高到(91.1±2.57)分,P<0.05;VAS由(6.4±0.99)分下降到(1.9±1.0)分,P<0.05;FTA由(178.3±0.88)°改善到(176.4±0.97)°,P<0.05;ROM(119.4±5.16)°与术前(119.6±5.3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1)。1例坏死面积较大的患者术后出现不明原因疼痛,局部封闭注射治疗后症状改善。结论UKA可以成功应用于晚期SONK的治疗,中期疗效值得肯定,长期生存率有待进一步的随访研究。